展品趣发现 | 治黄工具(下)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孕育文明的同时,也因其复杂多变的水情给沿岸带来诸多挑战。在长期的治黄历程中,一系列独特的工具应运而生,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在黄河治理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
油锤
嗨,大家好,我是油锤!我由锤头和锤柄组成。锤头通常由铸铁或铸钢制成,重量较大,能产生强大冲击力,形状多为圆柱体或长方体,为了方便用于敲击。锤柄则采用坚硬且有韧性的木材,如槐木、榆木等,长度一般在1.5米至2米左右,便于操作工人握持和发力。我在治黄工程中,主要用于击打木楔。通过工人挥动油锤,将锤头的动能传递给木楔,使木楔进入堤坝或其他需要加固的部位,起到挤密土体、堵塞缝隙、增强堤坝稳定性的作用。我主要应用于黄河堤坝的抢险加固工程。通常需要2至3名工人配合操作。一名工人负责扶稳木楔,使其垂直于击打面,另一名工人则双手握住油锤锤柄,站在合适位置,按照一定节奏和力度挥动油锤击打木楔。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治黄工程中,油锤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黄河堤坝的日常维护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治黄历史的重要见证。
坡度尺
嗨,我是坡度尺!我的制作就简单了,我主要是由木头制作成的。看见我头上的摆锤了吗?我主要通过摆锤重力原理测量堤防斜面坡度,满足对护坡角度的控制要求。别看我零件多,操作可简单啦。往黄河工程的坡面上一放,调调水准泡,指针就能告诉大家坡度准不准。有我把关,工程的稳定性超有保障,我可是超厉害的“精准裁判”呢!
巡堤查险手电筒
大家好!我是巡堤查险手电筒。我通常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白炽灯发光效率相对较低,但技术成熟,价格便宜,能提供较为稳定的照明。我一般使用干电池,如常见的一号电池或二号电池等。这种电池便于更换和携带,在当时的条件下容易获取和补充。
我的外壳多为金属材质,如铝合金或铁皮等,坚固耐用,能适应野外巡堤查险的恶劣环境,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和抗摔性能。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形状通常是圆柱形,便于握持和操作,头部装有反光罩,可将光线集中反射向前方,形成较强的光柱,提高照明效果。我们主要提供照明,帮助巡堤查险人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查看黄河堤坝的情况,如有无裂缝、渗水、管涌等险情迹象。
报险锣
哈喽呀!我的名字叫报险锣。我的作用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是黄河防汛抢险中用于传递险情信息的工具。我通常由铜或铁等金属制成,锣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至50厘米左右,形状为圆盘状,边缘有用于悬挂或手持的锣耳。锣身配有锣槌,锣槌一般用木质材料制成,头部包有软布或皮革,以避免敲击时损坏锣面。当巡堤人员发现诸如决口、管涌、滑坡等险情时,会立即敲响报险锣。通过锣声的急促程度和节奏变化来传达不同的险情信息,如急促的连续敲击表示紧急重大险情,间隔性的敲击可能表示一般险情。附近的防汛人员听到锣声后,会根据事先约定的信号规则,迅速做出响应,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是不是感觉我也很厉害呢!
这些质朴的治黄工具,不只是物件,更是黄河儿女精神的寄托。它们带着岁月的痕迹,静静诉说着先辈们无畏洪流、搏击冰凌的故事。在与黄河的漫长“对话”中,工具更迭,精神传承,激励着新一代以智慧与坚韧,续写黄河安澜、人水和谐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