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 | 2024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

2024-04-17 17:32:00 点击数:14366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各位专家、同志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首先,我代表国家文物局,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2015年至2016年,武王墩墓再次连续被盗,公安部追缴漆木器、青铜器等文物共70余件。盗掘行为破坏了墓葬埋藏环境,影响地下文物安全。为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经慎重研究,2020年,批准安徽省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也是近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墓葬发掘项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将其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部署,成立专班,高位推进,已取得显著进展。今天,我们将相关情况介绍给大家。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同志们。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吴顺清。

参会的还有考古团队主要成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墓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张治国等同志。

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陈舜,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文见宝。

以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副司长张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新闻宣传处相关同志。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朋友们。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汇报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新发现和考古研究进展;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张治国,向大家汇报武王墩墓出土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淮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介绍武王墩墓保护利用最新进展。

宫希成


张治国


邬平川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宫希成,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张治国,淮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邬平川: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专家驻场指导发掘,协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考古机构、高校参与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主墓(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坑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椁室盖板上发现有墨书文字,标示盖板的位置与各侧室的功能,东、南、西、北各个侧室出土文物分别以铜礼器、生活用器、木俑、乐器为主。

考古团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目前已顺利提取443根椁盖板和盖板上覆的78条竹席,完成椁盖板和部分竹席的后期加固保护和保湿防霉工作;加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质文物,并在实验室内进行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同步开展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藏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已初步获得竹席和椁盖板的测年数据,确定椁盖板树种、漆器表面显色物质成分、部分纺织品材质和工艺等,更好地支撑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

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专班,高位推动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淮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武王墩墓原址保护措施,协调市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门,做好保护及发掘的用地、安全、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工作。建成考古发掘保护棚、考古实验室和文物库房、科研办公和生活配套设施,统筹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后勤等,确保发掘和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积极谋划展示利用,编制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保障考古和遗址用地,为后续保护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安徽省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研究,深刻阐释武王墩墓蕴含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妥善做好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统筹谋划武王墩墓原址保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文物文化力量。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新华社记者:

现在能否确认武王墩墓的墓主身份是哪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宫希成:

还不能确认。我们可以通过墓葬规模、形制、营造的复杂程度及出土文物等方面,得出初步结论:武王墩一号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但要与具体哪位楚王相对应,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的证据,目前尚未发现。

光明日报记者: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科技手段?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 张治国:

在考古探测、文物提取、多学科研究、现场保护等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已应用了多项科技手段。如建设了武王墩考古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考古资料数字化记录、管理,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扫描等技术等;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将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了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对400余根椁盖板木材采取科学的抑菌防霉和保湿处理,使椁盖板得到安全稳定的保护;低氧考古实验室为大量有机质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稳定临时保存场所;对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及竹席和椁盖板木材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为深入研究墓葬营造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椁室盖板用材进行树种鉴定,为墓葬营造形制和相关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价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感谢各位专家、同志们和媒体朋友们。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下一步,有关各方面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联合攻关,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要持续加强考古和研究。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做好武王墩墓精细化发掘,加强现场记录,研判重要遗迹;同步推进科技测年、残留物分析、冶金、环境、动植物等科技考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提取各类信息;组建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合作团队,深入论证武王墩墓年代、性质,多维度阐释楚国礼仪制度、手工业与科技史等重要问题。系统开展武王墩墓园考古调查,统筹推进寿春城大遗址考古研究,逐步构建复原完整的楚文化发展脉络和楚国历史。

二是系统加强文物保护。省文物局、考古所要协调省内外文物保护专业力量,统筹推进出土青铜器、竹木漆器、丝织品及相关脆弱质文物提取、保护,确保出土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妥善保护。持续做好墓坑、椁室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监测,落实支护、加固措施,加强考古工地人员管理,确保考古现场安全。淮南市要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加强武王墩及其周边区域巡查,建立文物、公安、镇村联防联动机制,落实监控、看护措施,加强工地安全和后勤保障,协调出土文物保管存放,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三是长远谋划展示利用。安徽省、淮南市要切实担起保护文物、传承文脉的历史责任,建强各级文物考古机构队伍,积极做好武王墩原址保护、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前期论证和设计,一体考虑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打造楚文化学术科研、成果展示、文化交流平台。

希望各位同志、专家和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支持关注我们的考古工作。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