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024-01-29 17:11:16 点击数:10271

农历新年前,回顾2023年参与的考古文博宣传报道,感慨良多。

这一年,我参加了数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看到一线考古人在田野孜孜矻矻,捧上无数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实证;在现场见证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公布,也目睹了我国深海考古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幸看到流失海外的七根圆明园石柱回家;更欣喜地看到,考古文博行业是如此欣欣向荣,充满活力——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作为一名2022年才开始跑口的新人,无论是一场发布会,还是数天的会议,我都视为一次“充电”:或多认识几个遗址,或多掌握一些专业名词,或记下专家学者的一些重要推论……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每次“听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再针对一些疑惑继续查资料,就这样,电脑中积攒下许多笔记和资料,为我从零开始构建考古知识体系,搭建起一块块积木。其中,许多资料或许不能呈现在稿子中,但我并不觉得是在做“无用功”。我相信,工夫在诗外,长期不断地学习,总会对做好考古文博的宣传报道有所助益。

2023年,难忘3月的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我第一次得以现场观看文物修复师,如何妙手回春,将一件件残损的青铜器、瓷器、壁画变得更贴近它们原本的面貌,难忘木作、泥瓦作修复师,如何用一双双粗糙的手,搭建起那些精细的建筑构件。这次活动,我也有机会采访许多文物修复师,其中有刚刚出师的“00”后,也有三四十岁的中流砥柱,还有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他们的分享,让我对何谓大国工匠、何谓匠心,有了更真实具体的感知。

敦煌研究院壁画修复师正在工作中

参与千年敦煌绘新卷采访团,宛如参与一场敦煌“研学”之行,既看到临摹壁画,精研敦煌艺术的工匠,也看到实验室里,用高新科技为壁画祛病延年的学者,还看到用数字化技术,让敦煌壁画“赛博永生”的技术人员……虽然行程紧,但在我心里,留下了这群可敬可爱的“壁画卫士”生动鲜活的画像。想到敦煌,除了瑰丽的敦煌艺术,包罗万象的敦煌学,更还有这样一群人。

2023年,我还参与报道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河姆渡文化发现五十周年考古成果特展”。以前,我也很爱逛博物馆,但经过这几次的报道,才觉得自己以前逛展是多么“走马观花”,只看了热闹,而对展览文物背后的故事、串起展览的线索并无深究。要写好一篇展览的报道,则要认真研读每个文物的介绍和展板上的文字,并从中尽量还原古人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因此我也逐渐从参观展览,变成把展览当做一本书、一场讲座去学习。

虽然我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学者及深耕这一领域的老师们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

(光明日报记者 王笑妃)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9:00(18: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