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活动 | 战争谋略:窥见《史记》与《孙子兵法》

2021-03-14 09:00:00 点击数:76



3月13日上午9:00,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郭海燕老师受邀走进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 | 孙子兵法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史记>中的战争谋略与<孙子兵法>》。这是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的第148期,同时也是孙子兵法讲堂的第25期。

郭老师开篇说道,很感谢大家在周末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聆听讲座,并且很感谢主办方、承办方等多方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众所周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大量的军事战争,其中很多谋略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联系。接下来郭老师从“战略层面的谋划”“战役层面的计谋”以及“司马迁军事素养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讲解。

在《史记》之前,比较著名的典籍如《左传》《尉缭子》《荀子》《韩非子》中有关孙武生平的记述非常少,即使偶有提及但也只是只言片语,并未涉及孙子生平细节。      

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为孙武立传记,用生动形象的笔法记述了其生平事迹,成为最早为孙武立传的人。

在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记载中发现《史记》与《孙子兵法》中的很多理论相通,司马迁经常借用《孙子》的兵学思想评论军事人物 ,同时司马迁还借用《孙子》的思想来描写具体战争。 《孙子兵法》阐述兵理,舍事而言理,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史记》则谈具体的战争,战争中蕴含兵理,具有极强的文学和兵学色彩,二者相互验证,相得益彰。

在战略层面、战争全局的谋划中,郭老师以韩信“汉中对”和司马错伐蜀为例对“庙算”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楚汉战争前,项羽身为霸主,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汉军大将韩信为转化楚汉双方战略优劣态势,具体帮助刘邦摆脱被动,争取战争主动权,献“汉中对”。“汉中对”就是要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不利中发现有利,从被动中寻找主动,为刘邦指明发展的方向,奠定以弱胜强、夺取天下、完成统一的基础。

司马错伐蜀记述了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如果说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打下了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那么司马错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后勤的战略基础。司马迁对这两篇战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对庙算谋略极大的肯定和延伸。

在战役层面的计谋方面,郭老师通过讲解潍水之战、陈平离间项羽与范增、彭城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以及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等内容,总结出“能而示之不能”“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因势利导”“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等治兵之道和军事谋略。

很多人疑惑,司马迁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军事素养?郭海燕老师对此也做出了解答:司马迁祖上从程伯休甫到司马错、司马靳可谓是军功显赫。司马氏家族的这些显赫军功和兵学思想通过言传身教形成一种家学传统代代相传,对司马迁肯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司马迁本人也非常勤奋,博览群书,故而成就了司马迁极高的军事素养。

讲座最后,郭老师再次强调了《史记》不是简单的史书或者文学书,它包含着丰富的兵学思想。司马迁最早在《史记》中为孙武立了传记,叙述了孙武的生平事迹,并借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来评价军事人物,描写战争。可以说,司马迁为中国孙子学的发展,乃至中国兵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协办,得到了滨州市孙子研究会秘书处、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的特别指导和大力支持。更多精彩,请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