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验 | 刻个回字,小试一把

2020-06-07 19:07:39 点击数:70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6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滨州市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火天印社副社长张志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父亲节系列课程——“我是父亲刻下的印”篆刻艺术体验课。张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述了篆刻文化,并现场教授篆刻艺术。


 

滨州市美术馆馆长张向军主持了本次活动。他首先感谢大家如约参加篆刻艺术体验活动,并向大家介绍了今天的主讲人张志彬老师,希望大家能跟随高水平的老师学到篆刻艺术的精髓。


张馆长特别提到,滨州市文化馆一直不断地推出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旨在通过文化培训,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打造一个先进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构建一个培养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开拓一条高雅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市民生活的新途径。


在张馆长热情洋溢的鼓励下,大家满怀期待地走进了今天的篆刻课堂。



 张老师首先向大家解释了何为“篆刻”:篆刻即篆字。自早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到后来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后来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将刻字叫作“印章”,后期才被叫作“篆刻”。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迈入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远古社会的人们,最初只能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传承。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当人们感到口语传授的不足时,文字就出现了。


 

张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印章及其特点,比如,皇后之印典雅大方,线条温润;假司马印上有许多看不见的界格;汉印讲究四字平分,横平竖直,均匀分布;还有阴阳结合的汉私印……精彩纷呈的各式印章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篆刻艺术的美在琳琅满目的印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张老师又给大家介绍了篆刻中必需的工具:石头,砂纸,刻刀,印床……每一件工具都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张老师娓娓道来,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每一件工具及其用法,并多次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做好手的保护。


 

篆刻是讲究“刀法”的,基本刀法分为冲刀和切刀两种,其它刀法都是从这两种刀法延伸出去的。不管什么刀法,都要贴着稿线,由一边向另一边匀速前进。


“我是父亲刻下的印”


 

听完篆刻手法与注意事项,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体验了。首先是刻“回”字。由于是初次接触,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会拿刀,走线困难”等等问题,张老师一一进行了认真指导。很快,大家就“有模有样”了!



“在磨砂纸上磨石头,一定要均匀用力,以防石头磨不平……”实践过程中,老师提醒大家要横平竖直地刻好每一条线。



为保证教学质量,张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下次上课时,每个人的石头上要刻满“回”字,并再次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


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博物馆、滨州市图书馆共同承办,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山东崇广文化协办。


开放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西门-滨州105路公交:滨州市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门-滨州106路公交:滨州市图书馆站下车即可到达。

预约电话:0543-3215689

地       址: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六路7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