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少年说 | 开启超炫讲解之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
“学”与“玩”的深度融合
“甲骨少年说”本质上是为孩子创造一种“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索中学习”的成长路径,它的价值远不止于“玩”或“学”的单一维度,而是从多个层面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博兴县博物馆新馆于2025年5月18日正式启用,为国家二级馆,展陈面积达万平米。馆藏1.6万件文物,以北朝至隋代佛造像为特色,龙华寺遗址出土的33件纪年金铜造像,年代序列完整、艺术价值卓绝,堪称佛教考古瑰宝。
8月12日上午,“甲骨少年说”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历史的深处,领略中国佛教艺术的璀璨巅峰,感悟二十一载峥嵘岁月中铸就的红色基因,于光影与岁月间汲取文化的力量,传承信仰的火种。
器以礼藏——中国古代青铜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青铜器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承载着社会秩序、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8月12日下午,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爱民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课程《器以礼藏——认识中国古代青铜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朝代,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进步。在商周时期,青铜器达到了鼎盛阶段,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多样,纹饰精美。鼎、簋、尊等各类青铜器,在祭祀、宴饮、朝聘等重要礼仪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讲解员初体验 8月13日,对于“甲骨少年说”的学员们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他们迎来了讲解员的初体验,踏入了一个全新且充满挑战与魅力的领域。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开启了全方位的学习之旅。形象塑造上,老师强调得体大方的穿着与优雅的姿态,让学员们明白,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形象大使。言行举止方面,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到每一个手势,都经过了细致的讲解与示范,力求做到恰到好处、自然亲切。 心态和心境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老师告诉学员们,要以平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观众,在讲解过程中投入情感,用心去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动听众。讲解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传授,让学员们学会根据不同的观众和场景调整讲解方式,面对突发状况也能从容应对。
在“甲骨少年说”的生活中,学员们积极投身于学习与实践之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我们相信,孩子们将带着这份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不断磨砺自己,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小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