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巍巍中华五千年 滔滔黄河孕文明
“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
12月18日上午9:00,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第二百零一期如期开讲。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爱民受邀走进孙子书院·文化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中华文明探源——黄河流域与传说时代》。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爱民带来精彩讲座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次讲座,王教授分别从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甲骨文的发现与商史研究、夏代历史的探索、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个方面带领现场听众一起探源中华文明。
国家起源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是20世纪以来引起长久学术争论的问题。王教授引用了顾颉刚先生的著名观点“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向大家介绍了三皇五帝的中国古史系统,揭示了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对中国现代考古学起步及学术定位的重大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精彩授课瞬间
夏商周是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这三个朝代是真实存在?还是古人虚构的呢?接下来,王教授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偶然间发现自己的药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龙骨”上有很多刻痕,他经过反复揣摩、深入研究,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后来,王国维通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文考证,认为司马迁《史记》关于商朝的记载是信史。
商朝的存在使史学界对《史记》中夏朝的记载开始持肯定观点,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应运而生。在经过30多家单位、200多名老中青专家学者五年的艰苦努力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自此,上溯中国文明起源、下启中国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年代学标尺。
现场听众认真聆听
精彩授课瞬间
本次讲座,王教授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给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反响热烈。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的考古学术盛宴。本次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博物馆承办,崧岳书院协办。
合影留念